中医的“五脏相音”学说

2025-10-31  来自: 南宁沈园科贸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6

中医的“五脏相音”学说


中医认为,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,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会通过经络气血反映于体表。声音是气息通过喉部发出的,而气息的强弱、通顺与否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。


肝音为“角”(jué):对应简谱中的“3”(Mi)。肝主疏泄,肝气畅达则声音洪亮、条畅;肝气郁结则声音可能高亢或嘶哑。


心音为“徵”(zhǐ):对应简谱中的“5”(Sol)。心主血脉,心气充沛则声音洪亮、喜笑;心气不足则声音低微、前言不搭后语。


脾音为“宫”(gōng):对应简谱中的“1”(Do)。脾主运化,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气健运则声音浑厚、沉稳;脾虚则声音轻微、懒言。


肺音为“商”(shāng):对应简谱中的“2”(Re)。肺主气,司呼吸,肺气充足则声音清亮、有力;肺气虚则声音低弱、嘶哑。


肾音为“羽”(yǔ):对应简谱中的“6”(La)。肾主纳气,为元气之根,肾气充盈则声音深沉、绵长;肾气虚则声音短促、喘息。


当某个脏腑功能失调时,其对应的“音”就会出现异常(过高、过低、浑浊、颤抖等)。传统中医靠医生的“闻诊”来主观判断,而“五脏相音辨识仪”则试图将这一过程客观化、量化、标准化。

中医综合诊断设备-中医四诊仪-舌面象仪-体质辨识仪-五脏相音辨识仪-圣美孚西南东盟运作中心-南宁沈园科贸有限公司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南宁沈园科贸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商友科技 网站地图 XML 商情信息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